为深入贯彻落实“教育、科技、人才”三位一体战略任务,全面推动“新财经”战略升级,提升财经领域本科生的学术素养、科研兴趣和学术写作能力,培育并遴选拥有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优秀人才。学校推出——新财经学术思维与论文写作微专业课程。作为聚焦财经学术能力培养的智能化课程体系,通过建设理论基础课程、研究专题课程、计量知识课程和写作课程等课程群,实现“学术思维训练-计量工具实操-论文全流程指导”三位一体教学创新,培养学生“深学术、强技术、善创新”的三维素养,助力学生掌握人机协作的高效研究范式,在科研竞争与学术产出中建立显著优势。
一、培养目标
本微专业坚持立德树人,面向智能化学术研究前沿,培养具备以下核心能力的复合型人才:
1. 思想引领: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,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恪守学术道德与职业规范。
2. 学术根基:系统掌握学科研究范式、写作规范与计量方法,具备独立设计与开展研究的能力。
3. 技术驾驭:精通AI工具优化文献挖掘、数据分析、逻辑构建与学术表达全流程,显著提升研究效率。
4. 领域融合:在人文社科、经管实证等场景中,创新应用智能写作技术解决复杂研究问题。
5. 终身学习:持续追踪智能写作技术发展,适应全球学术研究范式演进趋势。
二、课程简介
新财经学术思维与论文写作微专业包括理论基础、经典研究专题、公司治理研究专题、计量方法和谋篇布局五大模块。
理论基础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理论思维,构建智能文献网络,夯实学术基础。通过搭载AI智慧课堂,应用文献计量学算法构建“理论演化地图”,动态展示学科理论发展轨迹。搭建智能文献推荐引擎,根据学习进度精准推送经典文献与前沿论文。开发理论关联度分析模型,自动揭示不同理论的逻辑关系与争议焦点。
经典研究专题和公司治理研究专题模块,高效匹配不同专业学生研究需求,提升学生专业认知力。课程通过构建动态数据包,聚焦前沿领域,锻造问题导向的研究能力。建立“传统-前沿”双轨制专题矩阵,涵盖“企业信息披露、盈余管理、高管薪酬激励”等传统研究领域和“数字经济、企业数据资产、公共数据资源”等前沿研究领域。
计量方法模块从计量基础到软件应用,全流程辅助,助力提高学生实证研究能力。课程构建代码实验室,贯通计量方法论,破解实证研究技术壁垒。设计“基础统计-计量模型-机器学习”三级进阶体系,涵盖DID、RDD、文本分析等主流方法。
谋篇布局模块贯通学术写作全链条,旨在提高学生写作的逻辑性、规范性和可读性。搭建论文写作基因库,解构国内外顶级期刊论文的叙事逻辑和写作范式,提供“摘要-引言-文献综述-理论分析与假设-实证研究-结论与启示”全流程解析。
三、课程适用人群
1. 需高效完成学位论文、科研项目或学术发表,期望提升写作能力的本科生;
2. 计划在高校、研究机构、智库或科技企业从事学术型工作的跨学科人才;
3. 具备经济学、管理学、计算机或人文社科背景,致力于构建“学术+技术”双核能力的研究者。
四、学制与认证
《新财经学术思维与论文写作理论基础模块》《新财经学术思维与论文写作经典研究专题模块》《新财经学术思维与论文写作公司治理研究专题模块》《新财经学术思维与论文写作计量方法模块》《新财经学术思维与论文写作谋篇布局模块》。5门课程分别对应1学分的通识选修课,其他形式及学分的课程不纳入微专业认证。
学生学完以上5门课并通过考试,可获得“西南财经大学—新财经学术思维与论文写作微专业修读证明”。
五、招生对象
西南财经大学在校本科生(大二下及以上年级本科生)。
学校本科生参与微专业学习不额外缴纳费用。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微专业简介(见附件,如有疑问,可咨询招生学院),了解专业介绍、培养目标、课程设置等微专业相关信息,根据个人兴趣与职业规划合理选择,并在2025-2026-1学期选课期间,通过教务系统,在公选课选课页面中选课即可。